當前,綠色發展成為各行各業關注并努力實現的重要議題,“高耗能、高排放”的建筑業也在其中。
近年來,在政策激勵與監督之下,不少建筑企業積極挖掘市場需求、升級技術手段,向綠色低碳邁進。
日前,“ACT 2023(首屆)國際零碳城市大會暨零碳建筑博覽會”上,來自業界、學界的諸多專家代表就低碳健康建筑實施路徑技術等話題展開一系列討論。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謝遠建分享了不同業態項目的綠色技術改造路徑,以健康舒適和節能低碳為目標,提出既有建筑綠色低碳改造的思考和建議。在他看來,既有建筑改造空間巨大,當前,被動式建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慧化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既有建筑綠色化升級改造中。
謝遠建是中國第一批投身于綠色建筑行業的從業者,他還擔任綠色科技解決方案服務商朗綠科技首席技術官、創始合伙人。他表示,既有建筑節能減碳空間巨大,對實現建筑領域“雙碳”目標至關重要,但目前的市場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
“從現在的狀況來看,企業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了。但是中國市場比較大,綠色建筑還沒有達到足夠的規模和量。”謝遠建提到,建筑企業與房地產行業發展密不可分。過去,房地產從業者的財富邏輯是通過土地交易變現,而忽視了人對居住環境的需求。近年來,隨著國家低碳政策激勵和監督,綠色健康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關注居住條件。
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謝遠建表示,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技術不僅要著力于用戶使用層面的智能技術提升,還應注重在一些專業體系方面智能技術的提升,比如已有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做到保障環境品質的同時,還能夠節約能源、減碳。“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綜合體系。”他說。(來源:中國新聞網)